关于泉州市2018年预算执行情况
及2019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9年1月8日在泉州市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泉州市财政局局长李清景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泉州市2018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19年预算草案提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8年预算执行情况
2018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各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决策部署,围绕“转型攻坚、聚力跨越”工作主线,聚焦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持续深化财税改革,实施积极有效财政政策,强化财政收支管理,提高预算执行绩效,推动加快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促进民生社会事业改善,全市财政运行平稳。
(一)2018年预算收支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861.05亿元(2018年12月底全省调整统计口径,含车辆购置税22.53 亿元),同比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74.16亿元,比上年增长7.2%。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33.71亿元(含上级专款、上年结转和新增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安排的支出,下同),比上年下降0.6%(剔除新增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减少50.24亿元的因素后,可比增长7.9%)。
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35.33亿元(含车辆购置税5.28亿元),同比增长3.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7.31亿元,完成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2.9%。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0.43亿元,比上年增长7.8%(剔除城乡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市级统筹后原对下转移支付15.86亿元转列本级支出,以及新增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减少9.5亿元的因素后,可比增长1.7%)。
2018年市本级预算执行具体情况如下:
(1)主要收入项目执行情况
增值税21.93亿元,比上年增长3.6%。企业所得税9.44亿元,比上年增长29.3%。个人所得税3.96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其他中小税种22.69亿元,比上年增长10.3%。非税收入19.29亿元,比上年下降14.7%。
(2)主要支出项目执行情况
农林水支出6.55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9.4%。投入1.06亿元支持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投入1000万元支持农业综合开发;投入1.07亿元支持美丽乡村建设、村级组织运转、村集体经济创收补助及农村“一事一议”奖补;投入6976万元支持白濑水库等重大水利项目建设;投入3000万元支持农田水利建设;投入1100万元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投入3000万元支持海洋经济发展;投入500万元用于农业防灾救灾;投入900万元支持革命老区经济社会事业持续发展。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38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9.2%。投入1.17亿元,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从每人每月100元提高到118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家庭年人均收入由5040元提高到6720元以上;投入1632万元支持居家社区养老等养老事业补短板;投入3347万元开展优抚对象抚恤,健全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支持老龄事业发展;投入700万元支持扩大就业创业;投入1182万元开展自然灾害救助和防灾减灾、农村低保安居房建设、农房叠加保险。
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25.89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12.4%。投入1.34亿元,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450元提高到490元、按照人均400元筹资标准筹集城乡医疗救助基金;投入3.23亿元推进市属公立医院基本建设、设备购置和药品耗材零差率补助等;投入卫生专项资金6896万元,支持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中医药和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投入计划生育专项支出4600万元,落实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投入1133万元加强食品药品安全体系建设。
教育支出19.38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5.7%。投入4000万元支持学前教育补短板,扶持新建20所公办幼儿园,实施民办学前教育政府购买服务奖补、普惠性幼儿园财政补助;投入5500万元完善中小学校基础设施;投入6000万元支持基础教育质量提升;投入1.26亿元落实义务教育“三免一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中职学生免学费政策;投入职业教育发展专项9000万元,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投入7000万元支持高校建设。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36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12%。投入7200万元推动“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海丝”史迹和文物保护、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建设等;投入700万元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投入1400万元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投入2980万元完善公共体育服务设施,开展体育竞赛和全民健身活动,支持申办2020年世界中学生运动会、环泉州湾国际公路自行车赛。
科学技术支出2.55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3%。投入科技创新资金9762万元,支持重点产业科技创新项目、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培养高层次人才及促进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等,激励引导各类创新主体加大研发经费投入,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投入2806万元重点支持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南京大学(福建)环保产业研究院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投入1161万元提升科技普及率和知晓率;投入500万元支持科技馆新馆展教工程建设。
节能环保支出1.2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15.5%。投入1772万元用于垃圾分类处理及厕所革命奖补支出;投入2550万元推进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环保监测设施建设和补短板项目,实施节能减排与发展循环经济;投入2000万元开展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投入1392万元并统筹安排全市资金2.85亿元,开展晋江、洛阳江上游水资源保护补偿。
2.政府性基金预算
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360.26亿元,比上年增长125.6%;政府性基金支出411.52亿元,比上年增长162.4%(主要是受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大幅增长的拉动)。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93.82亿元,比上年增长258.5%;政府性基金支出79.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9.1%(主要是受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大幅增长的拉动)。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1.42亿元,比上年增长742.9%(2017年泉州市高速公路投资有限公司对历年累计未分配利润进行一次性分配,上缴股利股息收入2600万元;2018年晋江市和鲤城区入库一次性安置房处置收入102111万元。剔除这两项因素后,可比增长10.1%);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1.33亿元,比上年增长711.7%。
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0.73亿元,比上年下降17.3%(剔除2017年泉州市高速公路投资有限公司对历年累计未分配利润进行一次性分配,上缴股利股息收入2600万元的因素后,可比增长17.1%);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0.73亿元,比上年下降17.3%。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140.4亿元,比上年增长2.4%;社会保险基金支出120.72亿元,比上年增长15.1%(收支增幅不同步的主要原因是生育保险基金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因政策调整增支较多)。
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收入90.28亿元,比上年增长7.5%;社会保险基金支出77.13亿元,比上年增长26.8%(收支增幅不同步的主要原因同上)。
5.地方政府债务
2018年省财政厅核定我市新增债务限额83.09亿元,比上年增长22%,其中:市本级新增债务限额7.45亿元,比上年下降38.2%。我市政府债务余额严格控制在省财政厅核定的限额之内。
以上快报数在决算编制中可能还会有所调整,待市本级决算编成后再报市人大常委会审批。
(二)落实市人大预算决议工作情况
强化预算法治意识,认真落实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决议及市人大常委会的审查意见,精心组织预算执行,着力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财政工作:
1.强化收支管理,提升预算执行绩效
构建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严格落实收入主体责任,强化财税协同协作,加强重点行业、重点税源企业跟踪服务。坚持长短结合、多措并举,大力培植成长性可持续财源,不断提高财政收入质量。2018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税性比重为81%,比上年提升1.4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的税性比重为89.3%,比上年提升0.7个百分点,两项收入的税性比重均居全省第一。优化支出提高保障强度。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重点保障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重点项目支出。加大预算资金统筹力度,将部门上年结转资金全部纳入年度预算综合平衡;编细编实年度预算,强化预算刚性约束,严格控制新增支出;强化资金下达情况通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能;建立存量资金清理常态化机制,收回市直部门结余结转资金2.77亿元统筹用于急需支出;出台15项财政资金使用管理规定,清理减少专项资金19个,出台对经济增长、创新驱动、生态保护、民生事业、效能建设工作成效明显地区财政正向激励措施,调动各方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实施积极有效财政政策,促进实体经济转型提质
减税降费激发市场活力。全面落实鼓励高新技术和小微企业发展、增值税并档降率、部分行业增值税留抵税额退还等政策,减免税收115亿元。停征免征和调整8项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实施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费阶段性降费,兑现失业稳岗补贴1211万元,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减轻实体企业负担、优化营商环境发挥积极作用。促进产业创新转型。全面梳理盘活16个市直部门97项惠企专项资金,统筹各类涉企扶持资金8.08亿元推进智能制造、“数控一代”专项行动,实施研发经费投入分段补助和科技成果转化扶持政策,提升科技创新平台服务产业转型的支撑能力。统筹2.5亿元实施人才“港湾计划”,促进人才与产业融合发展。累计注资8.36亿元推动涉企资金基金化市场化运作,撬动社会资本48.83亿元投资重点行业和新兴产业。通过贷款贴息、风险补偿、担保代偿等方式,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解决融资难问题。创新南安芯谷园区财政运作机制和开发建设模式,支持金控集团参与芯谷园区的投建运营,打造半导体产业基地。保障项目落地促投资。构建预算管理、债务空间、国企一体化运作支撑体系,多渠道筹集资金67.75亿元保障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市、县土地联合收储,提升土地和财政资源统筹运作。投入5.64亿元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改善城乡交通住房条件,推进新型城镇化、特色乡镇建设。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政府投资项目,推进43个PPP项目投资520.72亿元签约落地,引入社会资本69家。
3.集中财力服务大局,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
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健全政府债务风险防控机制,严格分类甄别定性,建立债务监测信息系统,实行政府债务穿透式监管,切实做好规范政府举债融资防控债务风险。正确处理好保障发展需求与防范政府债务风险的关系,首次发行棚改、土储专项收益债,争取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83.09亿元支持扩大有效投资。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整合筹措扶贫资金1.71亿元,落实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搬迁扶贫、教育扶贫、医疗叠加保险等精准扶贫政策。升级改造扶贫资金在线监管系统,将59项市级层面资金清单列入扶贫资金总台账,对扶贫资金使用进行有效监控和实时预警。建立扶贫领域联合监督检查工作机制,开展扶贫领域作风专项整治,提升扶贫资金使用绩效。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健全生态保护财力转移支付制度,完善晋江洛阳江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筹措2.85亿元支持上游地区开展水资源保护、污水垃圾处理等。投入3000万元实施小流域“赛水质”、水源地环境保护、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提升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水平。统筹6069万元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4.加大民生支出保障,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建立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常态化机制。2018年全市民生支出484.54亿元,剔除新增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资金减少46.69亿元后,可比增长7.6%,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6.5%。市级财政投入1.74亿元保障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切实保障重点领域支出需求。着力提升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提高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契合度;提高城乡居民社保、医保、医疗救助、城乡低保和大病保险报销标准,完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职业培训,促进更高质量就业创业;推进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和文物保护、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完善基层公共体育服务设施;支持美丽乡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促进“三农”发展。转变财政支持方式。创新实施农村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PPP投资工程包,开展民办幼儿园政府购买服务、居家社区养老政府购买服务,盘活闲置资产建立养老专业化服务组织孵化基地,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民生社会事业领域补短板,深入推进“四心”工程和“XIN”行动,促进基本公共服务提质增效。
5.扎实推进财政改革,促进财政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实施全口径预算管理、支出预算经济分类改革,编制中期财政规划,试点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完善市级政府预决算公开平台,部门预算公开新增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经济分类情况表、部门专项资金管理清单目录。推进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制定市与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实施方案,明确13个领域改革内容和推进时间表,理顺规范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重点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标准合理、保障有力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保障机制。全面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建立财政资金绩效管理考核机制,强化预算绩效对资金清理和安排的导向作用。市级开展42个项目28.2亿元重点评价、24个项目20.6亿元第三方绩效评价,绩效目标覆盖率100%、部门绩效自评覆盖率99.6%。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全市政府购买服务548项11.87亿元,增长11.2%,有效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效率。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开设项目预算评审“绿色通道”,实施台账化管理,精简环节压缩时限,规范压减自由裁量空间。建立政府采购“网上超市”,扎实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提高办事服务效能。构建财政监督检查长效机制。建成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推动财政预算监督向纵深发展。严格落实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责任,及时调整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开展扶贫资金、城乡居民医疗救助基金、生态环保资金、外贸资金和财政收入质量专项检查,对64个市直部门开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1+X”专项督查。
2018年预算执行工作,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自觉接受人大的依法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全市各级各部门大力支持、共同努力,财税部门真抓实干、奋力拼搏,取得较好成效。同时,我市财政运行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财政收入增收基础不稳固、政策性减收影响较大,市级财政收入增长乏力;重点领域和项目资金需求加大,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部分专项资金精准使用和管理水平还需提高;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还需加强;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有待加强管控。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问题,认真听取各位代表、各位委员的意见建议,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9年预算草案
2019年我们将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党对财政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围绕市委十二届七次、八次全会确定的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目标任务,加力提效积极财政政策,持续拓展作为空间,提升统筹运作实效,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和打好三大攻坚战,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以新担当新作为作答市委三个时代命题、落实七个行动,在更高起点上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为“五个泉州”建设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一)2019年预算编制原则
收入预算按照“实事求是、积极稳妥”的原则编制,支出预算按照“统筹兼顾、量力而行、讲求绩效和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一是收入安排综合考虑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要求和国家大力实施减税降费政策,与主要经济指标预期相匹配,与“十三五”规划财政收入目标相衔接。二是聚力增效实施积极财政政策,重点保障农业、教育、科技、民生社会事业补短板等重点支出的增长,有效保障市委作答三个时代命题和10个重点专项、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打好三大攻坚战需要。三是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从严从紧控制一般性支出,除重点和刚性支出外,其他领域一般性支出一律按不低于5%的比例压缩。强化绩效硬化约束,取消已到期的专项资金,调整压缩预算执行率低、资金使用绩效不高、结转规模较大的专项资金。四是加大部门结余结转资金动态盘活和统筹使用力度,部门结转项目资金全部编入2019年预算,新增项目支出优先从本部门结转的项目资金中调剂解决。
(二)2019年全市代编和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
1.全市代编一般公共预算
2019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90.7亿元,比上年增长3.5%;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900亿元(含车辆购置税),比上年增长4.5%。按照现行财政体制计算,地方可用财力533.3亿元,加上省提前下达的专项转移支付补助37.43亿元,合计财力570.73亿元,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相应安排570.73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4.8%(即扣除省提前下达的专项转移支付补助,下同)。
2.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
2019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7.99亿元,比上年增长0.9%;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40.8亿元(含车辆购置税),比上年增长4%。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7.99亿元,加上省体制补助5.91亿元、返还性补助1.07亿元、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0.62亿元、省提前下达的专项转移支付补助17.29亿元、下级体制净上解23.72亿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7.79亿元、调入资金6.61亿元,减去体制上缴省11.99亿元、地方政府债券转贷还本支出0.04亿元,市本级合计财力128.97亿元。
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相应安排补助县(市、区)11.39亿元、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7.58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6.1%。
市本级重点支出项目安排:教育支出17.18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4.4%;科学技术支出3.4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2.2%;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3.85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7.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53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7.9%;卫生健康支出26.32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3.7%;节能环保支出1.51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0.8%;农林水支出8.48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2.3%。
(三)其他三本预算
1.政府性基金预算
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341.96亿元,比上年下降5.1%。政府性基金支出341.96亿元,比上年下降16.9%。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87.2亿元,比上年下降7.1%。政府性基金支出87.2亿元,比上年增长10.1%。
2.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8.84亿元,比上年下降22.6%。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8.85亿元,比上年下降21.9%。
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0.65亿元,比上年下降11.1%(主要受部分亏损企业影响,集团合并报表利润有所下降)。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0.65亿元,比上年下降11.1%。
3.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150.48亿元,比上年增长7.2%。社会保险基金支出131.87亿元,比上年增长9.2%。
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收入98.81亿元,比上年增长9.5%。社会保险基金支出88.82亿元,比上年增长15.2%。
(四)市本级重点支出安排
2019年,市本级全口径预算统筹安排支出294.25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7.58亿元、政府性基金支出87.2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0.65亿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88.82亿元。除保运转外,重点保障以下四个方面的支出:
支持产业升级提质方面安排11.02亿元。重点用于:加快“三大板块”成形成势,做大做强产业链龙头企业,支持民营企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加大民营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奖补力度,鼓励创建技术中心,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推进“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落实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补助政策,促进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提升R&D支出占GDP比重。推进“泉州科技城”建设,支持重大科研机构和平台加大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应用,引导科技成果转化,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进主辅分离,发展与制造业相匹配的生产性服务业,落实稳外贸稳外资政策,支持发展消费服务业,促进扩大内需。纵深实施人才“港湾计划”,推进人才引领发展战略。
支持建设海丝重要门户城市方面安排87.83亿元。重点用于:推进海丝新城建设三年行动和古城“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实施中心市区片区改造,打通两重环湾、两重环城快速路网,建好城市展示面。支持中心城市防洪治涝及水体整治,完善交通航运体系,增强公共安全保障,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推进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海丝文物保护,集聚发展全域旅游。开展高铁高速、城乡重要通道沿线整治攻坚会战,推进新型城镇化、特色村镇建设,实施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和水环境综合整治,支持节能环保和污染防治,建设山水田园城市。
支持增进民生福祉方面安排82.95亿元。重点用于:实施“四心”工程、“XIN”行动,加快补齐民生社会事业短板。支持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增加对学前教育、农村贫困地区儿童早期发展、职业教育等方面的投入,推进基础教育扩容提质,促进高等院校和职业教育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健全养老保障、社会救助和福利体系。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把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纳入医保,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支持扩大就业和促进创业。支持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办好2020世界中学生运动会,发展群众体育和竞赛体育。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及安全生产。推进社会治理,支持打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支持原中央苏区、革命老区建设发展。
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方面安排8.86亿元。重点用于: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发展农村电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促进农村产业融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支持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农房整治行动、村容村貌提升行动,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保护利用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建设“乡村记忆文化”示范项目,推进“四好农村路”、农村饮水安全、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清新流域建设,提升乡村教育质量和医疗服务环境,完善镇村公共服务建设。深入开展精准扶贫,支持整村推进、村财创收、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户居住条件。
三、切实抓好2019年预算执行
我们将围绕上述预算安排,全面落实中央关于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的部署要求,坚持有效聚财、开明理财、精准用财,提升预算执行质量,持续深化财政改革,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切实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确保全年预算目标顺利完成。
(一)抓收入育财源,增强财政综合实力
加强财政收入组织。牢固树立依法依规组织财政收入的理念,推进收入预算从约束性转向预期性,强化财税部门协同机制和市县联动机制,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税源企业税收收入分析,优化征管提升服务,提高财政收入质量。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有效落实国家更大规模减税、更明显降费政策措施,落实好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执行好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切实降低实体经济成本,着力激发微观市场活力。全面贯彻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措施,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扶持力度,着力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投入力度,稳定传统产业的税源贡献。支持提升中心市区服务辐射功能,提高经济能级,做大市级财源。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转变财政扶持产业发展方式,采取资本性、有偿性投入支持各类创新主体,精心运作好产业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有效形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培育稳定可持续财源。推动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鼓励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扩大金融资源供给,培育垂直电商、供应链管理、第三方第四方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更高品质的生活性服务业,拓展新的财源增长点。着力争取财源资源流入。主动策划和紧跟平台经济、数字经济、网络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成长,靠前做好跨地区经营企业的税源服务,争取总部经济、电商销售中心、商贸公司和建筑业等域外税源回流,带动资本、技术等集聚。
(二)持续调优结构,突出保障重点支出
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和新增支出,清理规范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事项,合理制定基本公共服务财政保障标准,集中财力保障重点领域资金投入。深化项目支出预算管理改革。完善项目清单化管理,推进部门项目库建设,引入竞争性分配方式,建立“多中选好、好中选优”的支出项目优选机制。统筹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强化部门预算执行主体责任,切实加快预算执行进度,防止资金沉淀。完善结转资金清理机制,加强结转资金预算管理,两年以上结转资金由财政统一收回统筹用于重点急需领域。清理整合专项资金。严格按规定程序设立新的专项资金,优先通过盘活部门存量资金调整安排。完善动态评估清理机制,推动涉农专项资金跨部门实质性整合,逐步减少使用绩效较差及支出进度滞后的专项资金,盘活更多涉企资金注入金控集团统一运作。
(三)创新资金统筹运作,构建大财政支撑体系
实施建设资金筹措清单化运作。精准组合确定项目运作主体和融资渠道方式,建立片区资金动态平衡机制,统筹资金需求与年度投资计划,精准对接国家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做实做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申报发行工作,争取更多的政府投建项目纳入债券资金的保障范围,综合运用财政预算资金、新增地方政府债券、PPP、政府购买服务、资产证券化、国有资本市场化融资运作等方式筹措用好建设资金。提高国有企业运作承载能力。通过安排预算资金、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形成资产、注入有效资产等方式,支持国有企业加强资产资源整合集聚。建立国有企业运营补亏机制,通过授权经营、参与土地开发,鼓励国有企业加大公益性行业投入和开展直接融资,充分发挥资本配置功能。增强财政对土地资源的统筹能力。规范中心市区土地收储和出让管理,完善市、县土地联合收储和利益分享机制,扎实推进环湾城市建设发展。全力争取上级资金和政策支持。研究国家、省上产业补助政策和投向重点,紧抓中央新一轮政策窗口期,利用我市拥有的国家级金改区、综改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多项改革试点示范优势,全力争取国家和省级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
(四)全面深化财政改革,建立现代财政管理机制
扎实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地方税体系,规范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加快推进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实施教育、医疗卫生、基本生活保障等10个具体领域划分改革,规范市级补助档次和标准,压缩按项目法分配的部门专项资金规模,提高按因素法分配的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规模,支持和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全口径预算编制,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编制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滚动编制中期财政规划,深化预决算公开,健全预决算公开考核机制。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构建预算绩效管理闭环系统,健全预算绩效标准体系,实行预算执行与绩效目标“双监控”,开展重大政策、项目预算绩效重点评价,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健全预算安排与绩效目标、资金使用效果挂钩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打通资金管理的“最后一公里”。完善财政资金常态化监管机制。重点加强扶贫涉农、医疗卫生、教科文体、生态环保等社会关注度高的专项资金检查,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1+X”专项督查、扶贫资金检查线索移交规定,督促整改各类违规问题。有效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落实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约束,严格在人大批准的政府债务限额内举借新增债务。健全政府债务风险防控机制,细化实化债务台账,对政府性债务、政府中长期支出责任、融资平台债务进行风险隔离、分类处置。加强政府债务统计监测和风险预警,强化风险评估结果应用,切实防控和稳妥化解政府债务风险。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主动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认真听取政协的意见建议,勇于担当、苦干实干、主动作为,作答时代命题,聚力赶超攻坚,努力完成全年各项任务,为开创新时代“五个泉州”建设新局面作出更大的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