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泉州市2017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18年预算草案的报告——2018年1月5日在泉州市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泉州市财政局局长 李清景
时间:2018-01-28 18:10 浏览量:
                                          关于泉州市2017年预算执行情况

2018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815日在泉州市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泉州市财政局局长 李清景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泉州市2017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18年预算草案提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7年预算执行情况 

2017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决策部署,坚持稳增长、控风险、谋长远,持续深化财税改革,有效聚财、开明理财、精准用财,着力服务创新驱动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预算管理绩效,有效保障民生和社会事业补短板,全市财政运行平稳。

(一)2017年预算收支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788.76亿元,比上年增长2.5%。其中: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2.3亿元,比上年增长4.3%。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41.23亿元,完成预算的138%,比上年增长7.3%

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24.54亿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5.13亿元,完成预算的102.5%,比上年增长3.7%。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2.48亿元,完成预算的94.6%,比上年下降6.9%,剔除2016年从政府性基金调入17亿元和2017年地方政府债券增加5.71亿元因素后,可比增长3.9%

2017年市本级预算执行具体情况如下:

1)主要收入项目执行情况

增值税21.14亿元,比上年增长44.7%(剔除营改增因素后可比增长14.3%)。企业所得税7.3亿元,比上年增长16.4%。个人所得税3.49亿元,比上年增长34.9%。其他中小税种20.57亿元,比上年增长17.1%。非税收入22.61亿元,比上年下降16.1%

2)主要支出项目执行情况

农林水支出5.07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21.8%。投入1.02亿元支持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投入9450万元支持美丽乡村建设、村级组织运转、村集体经济创收补助及农村“一事一议”奖补;投入1300万元支持农业综合开发;投入6860万元支持白濑水库等市级重大水利项目建设;投入3000万元支持农田水利建设;投入1820万元用于实施“河长制”和水资源保护奖补;投入3300万元支持造林绿化、植被恢复、森林景观提升;投入3000万元支持海洋经济发展;投入原中央苏区、老区发展880万元,支持革命老区经济社会事业持续发展。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72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8.7%。投入城乡低保资金2100万元,解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投入老龄事业资金5260万元,支持居家养老社区、市老年大学校舍建设,为特困失能老人提供政府购买服务;投入2030万元发展残疾人事业,支持就业培训、托养服务、生活补助等;投入优抚对象抚恤补助1300万元,完善重点优抚对象生活和医疗保障机制;落实就业补助1000万元,促进劳动力再就业、帮困补助和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等。

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8.91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    3.7%。投入3.05亿元对市属公立医院基本建设、设备购置等实行定项补助,支持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投入卫生专项资金3100万元,支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医馆”建设、妇幼保健等;落实计划生育专项支出4600万元,用于提升计划生育服务能力;投入食品安全监管经费1770万元,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教育支出19.03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5.6%。投入1.45亿元支持基础教育校舍建设和维修改造;投入6800万元落实义务教育“三免一补”政策;投入4700万元落实职业教育助学金、中职学生免学费政策;设立职业教育发展专项8000万元,促进职业教育服务特色产业发展;安排高职院校化债资金2000万元;投入8000万元支持高校建设。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4.34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7.1%。投入1.04亿元支持东海文化中心建设;投入2600万元支持“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投入1000万元支持“海丝”史迹保护;投入2025万元推进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和地方戏曲保护与传承,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1400万元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科学技术支出3.35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5.9%。投入科技创新资金1.7亿元,支持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重点产业科技创新项目、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帮扶企业自主研发等;投入7260万元重点支持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研究所、石墨烯产业研究院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投入科普资金1300万元,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宣传;投入知识产权发展资金1300万元,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

节能环保支出1.34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7.3%。投入2420万元用于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投入1200万元用于节能减排与发展循环经济;投入2392万元并统筹安排全市资金3亿元,开展晋江、洛阳江上游水资源保护补偿和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

2.政府性基金预算

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159.7亿元,比上年增长7.3%;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156.64亿元,比上年下降5.7%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26.17亿元,比上年下降37.4%;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36.13亿元,比上年下降20.3%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35亿元,比上年增长37.9%;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4亿元,比上年增长51.9%

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0.88亿元,比上年增长47.3%;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0.88亿元,比上年增长46.4%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120.84亿元,比上年增长9.6%;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支出97.79亿元,比上年增长17.3%

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收入79.35亿元,比上年增长97.6%;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支出63.26亿元,比上年增长128.7%。收支增幅较大的主要原因是实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市级统筹各县(市、区)社保基金收入和支出,剔除该因素后,按同比口径收入增长11.5%,支出增长14.3%

2017年省财政厅核定我市新增债务限额68.11亿元,比上年增长29.4%,其中:市本级新增债务限额12.05亿元,比上年增长90.1%。我市政府债务余额严格控制在省财政厅核定的限额内。

以上快报数在决算编制中可能还会有所调整,市本级决算编成后再报市人大常委会审批。

(二)落实市人大预算决议工作情况

按照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决议,以及市人大常委会的审查意见,财政部门严格执行预算法,切实加强预算管理,着力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好财政工作:

1.强化收支管理,提升预算执行绩效

培植财源共抓收入。建立财税部门齐抓收入协同机制,强化财政运行分析研判,加强重点行业、重点税源企业跟踪服务;落实政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大流动性税源回归激励力度,强化非税收入收缴,构建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优化支出提升绩效。编细编实年度预算,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加快部门预算批复,比法定批复时间提前13天,从强化责任意识、加快项目进度、简化拨付程序、加大盘活力度、建立通报制度等五个方面切实加快预算支出进度,预算执行率、资金下达速度明显加快;严格执行财政部关于一般性支出按不低于5%幅度压减的要求,调减市直部门年初预算批复的公用经费1719万元,2017市直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支出比上年下降20.9%完善项目储备机制,建立市级财政专项资金清单并实行动态化管理,提高因素法分配比例,出台26项财政资金使用管理规定,推进财政资金使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绩效化,常态化清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2017年市本级收回部门结余结转资金1.66亿元统筹用于急需支出。

2.支持创新驱动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落实积极有效财政政策,加大财政正向激励力度,市本级全年兑现惠企扶持资金9.84亿元,推动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提高产业税收贡献率。支持创新驱动促转型市级财政投入2.83亿元支持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推广“数控一代”示范项目产品,引进做强高端科技创新支撑平台,实施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分段补助;统筹2亿元支持实施人才“港湾计划”,为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促进经济持续平稳发展。市本级投入3.44亿元,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鼓励企业增产增效,支持企业上市融资,促进外贸转型、交通运输、电子商务、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整合财政、国资资源设立市属五大国有集团,统筹涉企扶持资金1.9亿元注入金控集团统一管理,推进部门专项财政资金基金化运作;累计出资7.46亿元壮大市产业股权投资基金体系,撬动社会资本投资重点行业和新兴产业落实减负增效益。全面落实营改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小微企业税费减免等减税政策,落实取消和停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政策,清理涉企政府性收费44项,全市共减税降费约19.3亿元。实施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费阶段性降费,兑现失业稳岗补贴1796万元,促进企业发展降成本增活力。保障项目落地促投资。统筹安排40亿元全力保障兴泉铁路泉州段、泉州植物园等重点建设项目资金需求,推进古城保护、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公共配套设施完善、生态景观建设、综合交通提升投入4.5亿元支持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改善农村住房、交通出行条件,支持全域集聚建设“海丝”新城。建立资金安排与工作实效挂钩机制,出台鼓励社会资本投资PPP项目正向激励措施,创新推出4个工程包模式,推进26PPP项目投资316.07亿元签约落地。

3.加大民生支出保障,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

促进公共服务扩容提质2017市本级民生支出82.9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1.5%,同比增长4.4%投入1.64亿元保障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促进实施补齐民生社会事业短板“四心工程”。支持学前教育及中小学扩大教育资源、提升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促进高等院校及职业教育加快发展;提高城乡居民社保、医保、医疗救助和城乡低保标准,完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开展以按病种收费为主的复合式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在全省率先建立阳光药采联盟,推动药品联合限价阳光采购;推进“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文化宣传及史迹保护,建成少儿图书馆,推动泉州非遗馆、公共文化中心等项目建设,强化文化引领,增强城市发展软实力。落实精准扶贫支持“三农”发展。市本级下达农林水支出5.07亿元,支持落实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建设美丽乡村等强农惠农政策;建立健全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财政政策体系,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投入市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59亿元,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造福工程搬迁等,增强贫困地区发展能力;完善扶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开展就业、教育扶贫,实施医疗叠加保险,扎实推进精准扶贫。支持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市本级投入2.81亿元支持中心城市防洪治涝及水体整治,实施“以奖代补”推动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三年行动;投入4000万元支持生猪养殖污染防治、森林植被恢复、水土保持、海漂垃圾治理统筹3.15亿元推进重点流域生态保护、小流域环境综合整治。

4.深化财政改革,促进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完善政府预算体系,推进全口径政府预算管理,强化“四本预算”统筹衔接,首次编制市本级中期财政规划,改进预算管理和控制;建立市级政府预决算公开平台统一公开预决算;实施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筑牢财政资金安全防线,提高资金支付效率。扩大预算绩效管理覆盖面。市本级批复市直部门绩效目标18339.45亿元,项目资金覆盖率89.1%,比上年提高8.6个百分点;组织开展项目自评和项目监控,对27个项目15.2亿元实施绩效重点评价、对3个市直部门开展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实行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债券资金预算管理、安排使用更加规范建立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机制,完善债务风险预警提示通报制度,加快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拓展基本公共服务、社会管理性服务、技术性服务等适宜由社会力量承担的服务事项,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效率。强化财政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审计整改落实制度和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责任,切实抓好整改工作。组织开展财务管理专项检查、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扶贫专项资金检查、“1+X”专项督查,规范财政资金使用管理。推广运用政府采购网上公开信息系统,实施政府采购“放管服”、工程预结算评审改革,提升审批服务效能。

2017年预算执行工作,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各部门开拓进取、协同协作、奋力拼搏,取得较好成效。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财政收入面临存量刚性减收、增量支撑不足,各项财政支出刚性需求持续增强,收支矛盾更加突出;部分领域专项资金分配分散,使用效益不高;政府债务管理仍需加强。这些困难和问题将在今后的改革发展中妥善加以解决,也恳请各位代表、委员一如既往地给予指导和监督。

二、2018年预算草案

2018年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把握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部署要求,主动适应和有为应对经济财政发展新常态,持续拓展作为空间,提升统筹运作实效,全力支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推动民生改善和社会事业发展,服务“五个泉州”建设。

综合考虑我市主要经济指标预期和财政收支增减因素,代编全市及编制市本级预算如下:

(一)2018年全市及市本级预算

1.一般公共预算

2018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71.05亿元,比上年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832.15亿元,比上年增长5.5%。按照现行财政体制计算,地方可支配财力478.24亿元,加上省提前下达的专项转移支付补助35.09亿元,合计财力513.33亿元,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相应安排513.33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8.5%(即扣除省提前下达的专项转移支付补助,下同)。

2018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7.3亿元,比上年增长2.9%;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28.16亿元,比上年增长2.9%

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7.3亿元,加上省体制补助 4.84亿元、返还性补助1.66亿元、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0.6亿元、省提前下达的专项转移支付补助16.6亿元、县(市、区)体制净上解22.39亿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8.08亿元,从政府性基金调入2.5亿元,减去体制上缴省11.68亿元、地方政府债券转贷还本支出0.38亿元、补助县(市、区)10.79亿元,市本级合计财力111.12亿元。

按照“收支平衡”原则,安排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1.12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3.6%。其中,用于服务保障民生的支出81.64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5.9%,占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3.5%

市本级重点支出项目安排:农林水支出7.87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4.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98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8.7%。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25.8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24.9%。教育支出17.72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4.1%。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39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15.6%。科学技术支出3.36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5.2%

2.政府性基金预算

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205.02亿元,比上年增长28.4%。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205.02亿元,比上年增长30.9%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43.29亿元,比上年增长65.4%。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43.29亿元,比上年增长19.8%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11亿元,比上年下降18.2%。安排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11亿元,比上年下降20.7%

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0.75亿元,比上年下降14.9%。安排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0.75亿元,比上年下降14.9%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137.6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安排社会保险基金支出112.93亿元,比上年增长15.5%

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收入91.91亿元,比上年增长14%。安排社会保险基金支出73.95亿元,比上年增长15%

(二)扎实做好2018年预算执行和财政改革发展工作

1.规范预算执行管理,提升财政运行质量

盯紧收入培育财源。强化收入主体责任,上足措施、台账管理、清单运作、有效挖潜;深入分析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发展趋势和税源特点,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拓展财源支撑,精准培植新兴、可持续财源,鼓励引导总部经济及流动性强的税源回流。规范预算支出管理。切实加快财政支出进度,提高资金下达效率,硬化预算刚性约束,强化预算单位主体责任,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及新增支出,严禁无预算、超预算安排支出。落实重点支出预算安排基本规范,建立健全定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完善项目储备机制,强化项目绩效管理,开展专项资金清理整合,建立“使用规范、分配透明、绩效导向”的专项资金管理清单。清理规范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事项,完善重点支出预算保障机制。强化结转资金清理机制,加大年度预算资金统筹安排力度,实时监控存量资金,促进财政资金高效运转。

2.支持调结构促转型,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实施积极有效财政政策促转型。坚持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强化人才“港湾计划”引才引智,加大科研攻关、创新平台定向资助和滚动支持力度,支持产学研用联合创新,促进产业创新转型。聚焦税源潜力大、发展前景广阔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精准制定扶持措施,精心运作资金支持半导体高新产业发展。持续推进财政涉企资金基金化改革,集聚有限财力放大杠杆作用,规范市场化运作机制,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引导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推进重大项目落地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有效降成本增动力。落实扩大小微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优惠政策范围、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等减税降费政策;做好环境保护税开征、资源税改革政策宣传引导,确保税费制度转换平稳过渡。创新财政支持方式扩投资提升金控集团运作,发展壮大产业投资基金,培育产业发展;推进土地联合收储,用好用足债券资金,缓解资金筹措压力;完善资金安排与工作实效挂钩,落实正向激励机制,创新和加快PPP工程包落地;实施项目建设业主负责制,切实履行筹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国有企业资产资源融资功能,推进项目建设,提高运营效益。

3.坚持政策托底和强农惠农,着力改善民生和社会建设

加大资金筹措力度保民生。持续调优支出结构,切实保障2018年省、市为民办实事项目资金需求,确保更多新增支出投向民生领域,增加教育资源供给,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扩大就业创业,促进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和大病医保制度,推进文化体育事业,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支持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创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生态环保等重点工作。兑现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支持特色村镇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市级扶贫开发资金统筹运作,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人口内生脱贫动力,巩固提升精准滴灌扶贫成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创新模式推进“四心工程”补齐短板。创新财政保障方式,通过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文化、养老服务等领域,完善公立医院定项补助及民营医院扶持政策,鼓励采取PPP、盘活国有资产等方式推进 “四心工程”,创新项目投融资运作机制,统筹资金保障城乡交通、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水环境治理、防洪防涝等民生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

4.持续深化改革,建立现代财政管理机制

谋划对接上级财税体制改革。密切跟踪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健全地方税体系、消费税、房地产税、个人所得税等财税改革动向,强化政策研究和储备对接,提前做好测算和前期准备工作。争取完成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市、县两级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推进预算科学精准编制,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强化中期财政规划约束,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试编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为加强资产负债管理、防范财政风险提供支持;深化预决算公开,推进市级专项资金信息公开,完善预算管理惩戒机制,加快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将绩效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项目库建设,强化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完善绩效信息公开,建立预算安排与绩效目标、资金使用效果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将评价结果作为调整预算安排或相关支出政策的重要依据。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妥善处理存量债务,推动试点专项收益债券申报。编制中长期债务风险化解规划,切实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梳理核实隐性债务情况,摸清债务底数,落实违规债务整改。建立政府性债务风险季度监测分析制度,确保按时还本付息,守住政府债务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提升财政监督管理实效。严格落实人大决议和审查意见,抓好预决算审计整改。加强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围绕重点民生资金开展专项检查,树立监督权威,推进检查结果应用;制度化常态化开展 1+X”专项督查,促进建章立制,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到实处;持续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改进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深入实施“放管服”改革,规范自由裁量权,提升财政监管服务实效。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我们将在市委的领导下,主动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虚心听取政协的意见建议,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埋头苦干,努力完成全年各项任务,为建设“创新、智造、海丝、美丽、幸福”的现代化泉州作出应有贡献。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