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工作要求,加强财政资金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保障作用,泉州市财政局、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两部门修订出台了《泉州市市级文物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现将《管理办法》出台背景和主要内容解读如下:
参照省上做法,将专项资金名称调整为“文物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共五章二十条,包括总则、补助范围和标准、申报与审批、管理和监管、附则等。资金管理办法明确了资金管理总体要求,制定相应的补助范围和标准,按照资金申报与审批、管理和监管的资金使用逻辑编制。
(一)补助对象调整。2019年《暂行规定》强调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新的《管理办法》根据实际,强调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将泉州世界遗产和国家文物局《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利用以及文物“三防”安全相关工作、环境整治和数字化保护及展示利用等项目、馆藏文物本体修复、库房和展厅条件改善项目、文保人才培训和考古调查与研究等内容新增列入专项资金补助范围。
(二)补助方式调整。2019年《暂行规定》设立基础补助和“以奖代补”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根据新的管理要求,删除这两种补助方式,修改为项目法分配资金,主要采取定额、定项等补助方式。
(三)补助额度调整。《管理办法》明确开展本办法所列补助范围的项目,实施方案经审核后按实际发生费用给予专项补助。其他世遗点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处每年补助不超过30万元(较前增加10万元),省、市级文物单位或一般不可移动文物每年补助不超过20万元(较前增加5万元),市直国有博物馆每年补助不超过30万元(较前增加10万元)。同时,明确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每处原则上补助不超过15万元,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每处原则上补助不超过5万元,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原则上补助不超过5万元,不再按文物保护工程造价的百分比给予奖补。
(四)申报材料调整。《管理办法》明确项目申报材料除了应当提交泉州市文物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申请书、申报请示文件、项目汇总表、项目方案及对应级别的文物主管部门批复文件之外,还应当填报项目绩效目标申报表。而2019年《暂行规定》申报材料不包括项目绩效目标申报表。此外,资金管理办法的专项资金申请书较2019年《暂行规定》的专项资金申请书内容更全面。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