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泉州市2019年预算执行情况
及2020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20年1月4日在泉州市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泉州市财政局局长李清景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泉州市2019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20年预算草案提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预算执行情况
2019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制定落实加力提效财政政策,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增后劲,提升财政改革管理绩效,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发展和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全市财政运行总体平稳。
(一)2019年预算收支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838.97亿元、比上年下降2.6%,完成年度预算的93.2%(剔除当年度新增减税降费120.04亿元后,可比增长11.4%,完成年度预算的106.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7.75亿元、比上年下降3.5%,完成年度预算的93.3%(剔除当年度新增减税降费59.89亿元后,可比增长9.2%,完成年度预算的105.5%)。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57.43亿元(含上级转移支付、上年结转和新增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安排的支出,下同),比上年增长4%。
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29.86亿元,比上年下降4%,完成年度预算的92.2%(剔除当年度市本级新增减税降费15.7亿元后,可比增长7.6%,完成年度预算的103.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1.23亿元,比上年下降7.9%,完成年度预算的91.3%(剔除当年度市本级新增减税降费7.46亿元后,可比增长1.8%,完成年度预算的100.9%)。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8.25亿元,比上年增长7.1%。
2019年市本级预算执行具体情况如下:
(1)主要收入项目执行情况
增值税22.03亿元,比上年下降0.6%。企业所得税9.21亿元,比上年下降2.4%。个人所得税2.74亿元,比上年下降30.8%。其他中小税种19亿元,比上年下降16.3%。非税收入18.26亿元,比上年下降5.4%。
(2)主要支出项目执行情况
农林水支出10.5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53.1%。投入1.34亿元支持145个乡村振兴试点村、14条乡村振兴示范线路等建设;投入6400万元支持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和生态绿色农业;投入3561万元实施农村垃圾治理常态化奖补,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投入1000万元支持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4250万元支持村级组织运转、村集体经济创收补助及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奖补;投入7000万元支持白濑水利枢纽工程等重大水利项目建设;投入4000万元支持水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安全生态水系、小流域和农村水环境整治,深化重点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争取到中央对重大水利工程项目的补助6亿元;投入3350万元支持海洋经济和渔业发展;投入7700万元支持森林资源培育管护和现代林业经济发展;投入880万元支持革命老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52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1.2%。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管理,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按总体水平5%的幅度调整提高。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投入1亿元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从每人每月118元提高到123元;投入1176万元推进养老事业补短板,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投入5011万元开展优抚对象抚恤,支前拥军及退役军人安置,健全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投入1000万元支持社会福利中心建设;投入2205万元提高低保人员生活保障水平,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投入600万元开展农村低保安居房建设、救急难工作;统筹省市专项资金3300万元实施就业优先政策,重点支持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等群体就业创业。
卫生健康支出27.24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5.2%。完善大病医保制度,优化医疗救助政策,加快推进医养结合,培育孵化专业化服务组织。投入1.34亿元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政策,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490元提高到520元,按每人每年400元政府补助筹集城乡医疗救助基金;持续深化医改工作,投入2.36亿元推进市属公立医院改革建设、药品耗材零差率补助和引进医疗卫生人才等;投入3596万元支持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提升疾病防控能力;投入4400万元落实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投入4680万元支持老龄卫生健康事业发展。
教育支出19.23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6.5%。投入3500万元促进学前教育补短板,扶持新建20所公办幼儿园,实施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政府购买服务奖补;持续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投入5500万元完善中小学校基础设施,投入市级教育专项资金6000万元支持基础教育扩容提质和管理标准化学校建设,配足配好义务教育资源;投入1.13亿元实施中职学生免学费、职业教育助学金政策,提高生均拨款定额标准,推进产教融合发展;投入3000万元支持“双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
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3.65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4.2%。投入1000万元支持“海丝”史迹文物保护,推进“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投入700万元保障泉州大剧院运营;投入2000万元促进公共文化建设和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投入1900万元促进文化产业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投入2000万元支持举办海上丝绸之路艺术节;投入2022万元培育“六大旅游产品”,促进乡村旅游建设,拓展旅游市场;投入1800万元开展体育竞赛和全民健身活动,支持办好2019环泉州湾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第十一届市运会等赛事。
科学技术支出3.04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18.9%。投入科技创新资金1.23亿元,实施“两个倍增计划”,支持重点产业科技创新项目、省创新实验室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投入2580万元落实“一平台一政策”,重点支持泉州天津大学集成电路及人工智能研究院、泉州云箭测控与感知技术创新研究院、“海上丝绸之路”时间中心等“大院大所”对接企业生产一线,提高政学研合作实效;投入981万元提升科技普及率和知晓率;投入1000万元支持知识产权保护发展,获评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
节能环保支出1.45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20.7%。对标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持续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深化环保设施与能力建设大会战。投入环保专项1000万元用于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等工作;投入2222万元推动农村污水管网建设运营,实施节能减排与发展循环经济;投入2000万元开展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投入1392万元并统筹安排全市资金2.25亿元,开展晋江、洛阳江上游水资源保护补偿。
2.政府性基金预算
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315.69亿元,比上年下降12.4%;政府性基金支出376.81亿元,比上年下降7.4%。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71.86亿元,比上年下降23.4%;政府性基金支出95.71亿元,比上年增长20.9%。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4.07亿元,比上年下降64.3%(主要是晋江市同比减少8.4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3.95亿元,比上年下降65%。
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0.68亿元,比上年下降7.6%;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0.68亿元,比上年下降7.6%。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156.06亿元,比上年增长16%;社会保险基金支出135.4亿元,比上年增长10%。
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收入101.25亿元,比上年增长11.2%;社会保险基金支出91.91亿元,比上年增长10.9%。
5.地方政府债务
2019年省财政厅核定我市新增债务限额117.19亿元,比上年增长41%,其中:市本级新增债务限额41.1亿元,比上年增长451.7%,主要用于市政基础设施、道路交通、生态环保、公立医院、高校等领域建设。政府债务余额严格控制在省财政厅核定和经人大常委会批准的限额之内。
以上快报数在决算编制中可能还会有所调整,待市本级决算编成后再报市人大常委会审批。
(二)落实市人大预算决议工作情况
强化预算法治意识,严格落实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决议及市人大常委会的审查意见,着力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1.强化预算收支管理,提高保障服务大局能力
多措并举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在严格落实中央减税降费政策,做到应减尽减的同时,坚持依法管征,加强收入监测分析,多方多渠道挖潜,有效弥补减收缺口,稳定财政收入质量。2019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税性比重为74.4%,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的税性比重为86.1%,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5个百分点。全力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2019年全市争取中央和省财政补助资金145.03亿元,比上年增加15.1亿元、增长11.6%。强化统筹盘活提高财政保障强度。坚决落实政府带头过“紧日子”,强化预算刚性约束,严格控制新增支出。2019年全市从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方面调入资金60.15亿元,收回部门结余结转资金15.65亿元,压缩一般性支出11.32亿元(压减率达10%),既为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创造良好保障,又促进加力提效积极财政政策有效实施。市本级出台12项财政资金使用管理规定,清理减少专项资金32个,制定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具体措施,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2.完善财政政策体系,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有效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加强减税降费效应动态分析,制定落实减税降费28条措施,强化收费项目管理。加强政策宣传辅导,开展减税降费落实情况督导,确保政策严格落实到位。2019年全市新增减税120.04亿元、社保费减征5.91亿元。健全完善惠企政策体系。2019年全市投入惠企扶持资金45.48亿元,落实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分段补助政策,鼓励民营企业未分配利润再投资,支持重点产业科技创新项目和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创新扶持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目录清单管理,实行“一张表”管到底。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开展政银担联动组合贷款风险补偿、融资担保奖补,引导国开行与我市地方金融机构开展对接合作,引入低成本开发性资金支持中小微企业。依托金控集团参股投资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市级财政投入7000万元将产业股权投资基金规模提升至9.37亿元,撬动社会资本45.24亿元投资重点行业和新兴产业。运作金控集团申请保险债权投资计划融资45亿元,参与牧月科技无人驾驶和晋锐能源公司HDT高效太阳能电池等重大新兴产业项目引进投资。支持扩大贸易和招商培植财源。完善财政激励措施,“一企一策”引导纳税大户税源回流。从7个方面制定落实19条政策措施支持石狮服装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发展。出台共同扶持培育中心市区重点税源实施意见,引进一批成长性税源企业。制定培植平台经济税源扶持措施,南安市天地汇和拉货宝、石狮市快成物流等3家物流平台税收增收4.77亿元、增长163%。
3.强化建设资金筹措运作,促进扩大有效投资
做好融资方案策划实施清单化运作。对2019年市、县两级456个政府投资项目进行拼盘测算,逐一制定资金筹措方案,综合运用财政预算资金、新增地方政府债券、PPP、政府购买服务、国有资本市场化融资运作等方式筹措用好建设资金。落实项目资金保障机制,建立项目融资问题清单台账,分类施策协调解决17个重大项目后续融资47.27亿元,并以点带面破解其他项目融资的堵点痛点难题。全市累计落地PPP项目56个、总投资625.62亿元;2019年落地PPP项目 9个、总投资 64亿元。做好新增政府债券捆绑策划和申报发行工作。收集项目收益专项债券发行实例、编印辅导资料并组织培训,精心策划生成项目。2019年全市新增政府债券117.19亿元,比2018年增长41%,其中市本级41.1亿元,增长451.7%。改善优化国企资产负债结构,提高市场化融资能力。理顺政府投资与国企投资责任边界,清理财政与市属国有企业部分往来款项,降低国企负债率,增加覆盖现金流。将古城区域内行政事业单位办公场所及相关公产的经营性资产划入文旅集团,增加市属国企有效资产,扩大运营空间。加强土地资源统筹预算管理。推进市县两级土地联合收储,筛选确定联合收储地块11宗,面积约3483.93亩。实施土地整理动态监控,加快收储和出让进度,尽快回笼资金解决建设项目资金需求。市本级全年出让用地6宗、472.3亩,土地出让金收入31.34亿元。
4.调优财政支出结构,突出保障重点和民生领域
建立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常态化机制。2019年全市民生支出 505.9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77%。市级财政投入1.89亿元保障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着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提高城乡居民社保、医保等政府补助标准。支持更高质量就业创业,全市全年创业担保贷款放款1410笔1.56亿元。市本级统筹8.21亿元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集中投入。兜牢“三保”底线。出台具有泉州特色的务实管用措施,完善县级预算备案审查“三保”支出约束机制,实施“三保”支出动态监测,通过挖掘闲置资产资源、盘活结余结转资金、压减一般性支出等举措筹集资金,有效兜实“三保”底线。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严格落实防范化解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实施方案,坚决遏制增量,形成覆盖政府债务运行各个环节的“闭环”管理体系。将35个PPP项目退出政府性债务监测平台,动态梳理债务期限与化债年限错配的隐性债务,创新制定优化方案,缓解到期偿债压力。着力解决历史遗留难题,完成泉州跨海大桥人保债权投资计划27亿政府债务置换工作。全市统筹18.03亿元支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落实产业、就业、教育、住房、医疗、低保兜底等扶贫政策,运用扶贫(惠民)资金在线监管。全市统筹47.32亿元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完善晋江洛阳江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持续推进水资源保护、厕所革命、城乡垃圾污水处理,提升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能力。
5.扎实推进改革创新,促进财政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加强预算编制执行管理,实施《政府会计制度》,编制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滚动编制中期财政规划,政府和部门预决算信息按要求100%及时公开。2019年市本级年初预算批复率93.1%,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推进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2019年市级安排36项省市县共同财政事权补助资金5.71亿元,比上年增长19%。研究对接中央出台的教育、交通运输等具体领域改革方案,提前做好分析测算,争取对我市有利的支持政策。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在全省最早出台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文件,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在全省设区市率先开展绩效目标集中会审,绩效目标覆盖率100%,聘请第三方机构参与12个专项7.87亿元重点绩效评价及2个部门整体绩效评价,对实施期限超过一年的重大政策和项目实行全周期跟踪问效。规范财政专户设立、大额资金存放管理。对2019年新增的市级社保基金16亿元采用公开招投标方式确定存放银行,促进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出台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实施方案,制定规范改进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措施,落实国有资产管理报告制度,全面如实报告国有资产“明白账”。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动态调整财政部门权责事项清单,加强财政投资评审质效管理,精简国企投资项目预决算审批流程,强化中介机构助审行为管控,规范压减自由裁量空间。构建财政监督检查长效机制。加强扶贫涉农、医疗卫生、文教科技、生态环保等社会关注度高的专项资金检查,组织开展市直部门结余结转资金及“账表一致性”核查,完成对42个市直单位“1+ X”专项督查,督促抓好问题整改,移交市纪委监委线索7条。
2019年预算执行工作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自觉接受人大的依法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各级各部门协同协作、共同努力,财税部门攻坚克难、奋力拼搏,取得较好成效。同时,财政运行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实体经济困难突出,产业转型升级处于艰难爬坡过坎,新兴产业尚未形成增量支撑,叠加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影响,财政收入面临刚性减收、增收乏力的困难局面;实施提质增效财政政策、打好“三大攻坚战”、改善民生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资金保障需求加大,财政收支矛盾进一步加剧;规范政府融资举债政策收紧,传统融资渠道受阻,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筹措压力加大,也潜在着一定的政府债务风险。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问题,认真听取各位代表、各位委员的意见建议,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妥善加以解决。
二、2020年预算草案
2020年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及省委十届九次全会、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会决策部署,加强党对财政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有效落实提质增效财政政策,提升统筹运作实效,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统筹保障服务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和民生社会事业改善,为作答“三个时代命题”、建设“五个泉州”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一)2020年预算编制原则
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收入预算按照“实事求是、扎实稳妥、增强后劲、提质可持续”的原则编制,支出预算按照“统筹兼顾、量力而行、讲求绩效和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一是收入安排综合考虑高质量赶超发展和减税降费政策翘尾因素影响,剔除不可比减收因素后与其他主要经济指标相衔接。二是聚力增效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保障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和中心工作,确保重点项目建设和重大招商活动,重点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海丝重要门户城市建设、打好“三大攻坚战”、增进民生福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方面的支出。三是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坚决压减一般性支出,全力保障“三保”等重点领域,硬化绩效约束,清理取消无政策文件依据和到期的专项资金,加大部门结余结转资金动态盘活和统筹使用力度。
(二)2020年全市代编和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
1.全市代编一般公共预算
2020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69.19亿元,比上年增长2.5%(减税降费政策翘尾减收15.2亿元,可比增长5.8 %);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864.15亿元,比上年增长3%(减税降费政策翘尾减收25.6亿元,可比增长6.1%)。加上省体制补助23.61亿元、返还性补助1.97亿元、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29.67亿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7.94亿元、调入资金42.36亿元、省提前下达的专项转移支付补助56.17亿元,减去体制上缴省52.85亿元、地方政府债券还本支出3亿元,合计财力585.06亿元,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相应安排585.06亿元,扣除省提前下达的专项转移支付补助比上年增长2.5%。
2.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
2020年市本级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2.58亿元,比上年增长1.9%(市本级减税降费政策翘尾减收1.53亿元,可比增长4%);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31.16亿元,比上年增长1%(市本级减税降费政策翘尾减收3.07亿元,可比增长3.4%)。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2.58亿元,加上省体制补助7.58亿元、返还性补助1.07亿元、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0.63亿元、省提前下达的专项转移支付补助19.8亿元、下级体制净上解23.3亿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0.36亿元、调入资金6.65亿元,减去体制上缴省10.92亿元,市本级可用财力131.05亿元。
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相应安排对下转移支付补助11亿元、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0.05亿元,比上年可比下降1.9%。
市本级重点支出项目安排:教育支出19.09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4.6%;科学技术支出3.61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5.6%;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3.63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2.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48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16.4%;卫生健康支出26.64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3.8%;节能环保支出3.32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1.9%;农林水支出8.56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1.4%。
(三)其他三本预算
1.政府性基金预算
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353.74亿元,比上年增长12.1%。按规定将省提前下达的2020年新增专项债务限额74.55亿元编入预算后,安排政府性基金支出428.29亿元,比上年增长0.8%。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110.91亿元,比上年增长54.3%。按规定将省提前下达的2020年新增专项债务限额21.2亿元编入预算后,安排政府性基金支出132.11亿元,比上年增长17.1%。
2.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3.45亿元,比上年下降15.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3.43亿元,比上年下降13.3%。
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0.85亿元,比上年增长26.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0.85亿元,比上年增长26.3%。
3.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157.43亿元,比上年增长0.9%。社会保险基金支出146.18亿元,比上年增长8%。
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收入104.11亿元,比上年增长2.8%。社会保险基金支出100.32亿元,比上年增长9.2%。
(四)市本级重点支出安排
2020年,市本级全口径预算统筹安排支出353.33亿元,除保运转外,重点保障以下四个方面的支出需要:
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安排9.39亿元。重点用于:支持战略性产业发展,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建链强链补链工程,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改投入,加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推进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培育发展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的新业态、新模式。实施企业上市“育苗成林”工程,加快推进企业改制挂牌上市。支持提升R&D支出占GDP比重,壮大高新技术企业群体。推进泉州科学城和省创新实验室建设,加力引进大院大所,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支持重点研发与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对外贸易稳中提质,实施规上企业外贸业务“破零攻坚”行动,引导企业开拓多元化出口市场,实现泉州品牌“境外行”展会支持全覆盖。加大电商主体培育,构建电商产业生态 。支持实施人才“港湾计划”,为高质量发展积蓄人才“红利”。
支持建设海丝重要门户城市方面安排117.3亿元。重点用于:推进海丝新城建设三年行动和古城保护工作,打通两重环湾、两重环城快速路网,建好城市展示面。支持中心城市防洪治涝及水体整治,完善交通航运体系,增强公共安全保障。全力推进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做好非遗宣传推广和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利用。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扩大“全福游、有全福”“海丝泉州”品牌影响力,优化“旅游+”生态圈。推进小城市培育试点镇、新型城镇化、特色村镇建设,实施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和水环境综合整治,全力支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支持增进民生福祉方面安排87.25亿元。重点用于:实施“四心”工程、“XIN”行动,加快补齐民生社会事业短板。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供给,促进基础教育扩容提质和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基本医疗保障补助政策,增加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实施优抚对象抚恤、社会救助。支持改善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完善公共出行、文化休闲体育等配套设施,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支持办好2020年世中运。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及安全生产,推进社会治理,支持打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支持原中央苏区、革命老区建设发展。
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方面安排11.01亿元。重点用于: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推进特色现代农业“五百”工程,抓好非洲猪瘟防控,大力发展品牌农业、数字农业,继续实施休闲农业“324”工程,推动科技特派员向行政村覆盖,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聚力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确保贫困人口同步进入小康。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和清新流域建设。全面推进河湖长制,保障重点水利项目建设,完善水利防汛预警系统。完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加强森林火灾预警和应急处置,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支持海洋新兴产业项目,发展海洋经济和特色渔业。
三、切实抓好2020年预算执行
我们将围绕上述预算安排,坚持有效聚财、开明理财、精准用财,切实提升预算执行质量,确保全年预算目标顺利完成。
(一)培植聚集财源,增强财政综合实力
扎实有效组织财政收入。落实财税部门协同机制,加强收入结构分析和动态管理,强化重点税源引导服务,加大潜在、流动税源跟踪争取,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与货币、消费、投资、就业、产业等政策协同发力,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实施技改投产奖励、研发经费投入分段补助和研发投入增量绩效奖励,促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培育垂直电商、供应链管理等现代服务业。支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有效缓解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大力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对接中央最新财税改革措施,加强谋划争取最大政策红利。研究国家、省上产业补助政策和投向重点,梳理分析上级财政转移支付目录清单,利用我市多项改革试点示范优势,全力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
(二)优结构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益
坚决控制一般性和新增支出。2020年预算先压减市直部门公用经费和业务费等一般性支出5%。硬化预算执行约束,新增的临时、应急支出先从部门现有专项资金或结余结转资金调剂解决。兜牢“三保”支出底线。严格落实县级基本财力保障主体责任,完善县级预算备案审查“三保”支出约束机制,建立县级保工资情况监测预警机制和工资支付保障风险评估专项报告制度,持续跟踪“三保”支出预算执行情况,确保兜实底线。盘活用好财政存量资金。落实专项资金动态清理盘活,严格按规定程序设立新的专项资金。强化部门预算执行主体责任,切实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加强存量闲置资产盘活处置,强化结余结转资金动态盘活和统筹使用。
(三)创新融资策划运作,强化项目建设要素保障
精准策划制定资金筹措运作方案。细化完善项目资金清单台账,有效盘活和统筹利用各种资产资源,综合考虑和合理匹配资金筹措途径方式,建立多渠道、可持续的项目资金保障体系。大力争取政府债券补短板扩投资。建立项目收益专项债券滚动策划运作机制,常态化落实专项债券策划-申报-发行-使用工作,争取更多政府债券支持项目落地投建。提高国有企业运作承载能力。支持国有企业提升资信评级,通过贴息、运营补亏等方式减轻融资成本负担,推动国有企业实体化运营,提高市场化融资能力,鼓励国有企业联合社会资本共同投建运营项目,扩大国有企业公益性行业领域投入。强化土地征收出让管理。统筹使用中心市区存量安置房房源,加快土地征收盘活,严格执行征迁补偿安置标准,有效节约土地征收成本。完善市县土地联合收储机制,把握好土地出让时机和节奏,最大限度提高土地增值收益。
(四)坚持民生优先,持续加大保障力度
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实施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地区标准备案制度,建立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集中财力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加快补齐教育、医疗、养老、民生基础设施短板。支持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完善防返贫控新贫稳脱贫应急救助政策,建立以绩效评价为导向的正向激励机制,完善扶贫(惠民)资金在线监管系统,促进财政扶贫资金“精准滴灌”。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财政涉农资金整合,优化财政支持乡村振兴保障机制,鼓励引导社会多元投入,赋予县级适度灵活的资金调剂分配权,提升涉农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中心市区防洪治涝及水体整治,支持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实施利益共享、治理共担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财力转移支付,探索建立国家综合性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五)全面深化财政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扎实有效推进财政改革。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滚动编制中期财政规划,优化项目库管理,建立健全预算支出标准体系,推进部门预算“精细实”管理。推进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做好上级已出台改革方案的测算和影响分析,合理划分市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加快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标准合理、保障有力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保障机制。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推动建立分行业分领域绩效指标和评价标准体系,实行绩效目标与年度预算同编同审同批复,开展重大政策和项目事前绩效评价,健全完善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政策调整挂钩机制。完善财政资金常态化监管机制。重点加强扶贫涉农、教科文体、生态环保等社会关注度高的专项资金检查,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1+X”专项督查,切实整改各类违规问题。有效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严格在人大批准的政府债务限额内举借新增债务,坚决杜绝隐性债务增量。加强全口径政府债务统计、分析和监测,强化政府债务管理绩效考核应用,切实防控化解政府债务风险。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我们将在市委的有力领导下,主动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认真听取政协的意见建议,勇于担当、有效作为,努力完成全年各项任务,为开创新时代“五个泉州”建设新局面作出更大的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